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禪風送暖~澳洲墨爾本禪修心得分享

禪風送暖~澳洲墨爾本禪修心得分享



  
可曾感受到佛法難聞今已聞的喜悅?
 
可曾體驗禪法益於身心的美妙?
 
正值隆冬的澳洲墨爾本,有一群法親,難得的因緣下,果啟法師代表僧團前往帶領禪修,初次體驗念佛禪的美妙,更首度品嚐托水缽的禪味,為寒冷的氣候帶來暖意。為此難得盛事,墨爾本菩薩們真摯地分享了經由禪法洗滌並滋潤後的法喜,更表達了由衷的感恩之意。藉由文字,我們與墨爾本的菩薩們同喜,並再度體會那份美好的禪悅;藉此更祝福墨爾本菩薩──時時心有法喜,念念不離禪悅
 

 

     

 
 
心得分享一 
 

文/ Yo-Yo Young

 
  果啓法師這次來到墨爾本分會帶領的念佛禪、四天的Dharma Talk與禪三活動,讓我有到了法鼓山金山的錯覺,感到很容易放鬆與平靜。法師的指導讓我體驗到平靜、放鬆、簡單、容易、而且好玩。最大的感受就是:年輕人能學禪修學佛法真是好啊!
 
   法師過去是特殊教育背景的老師。這次來到分會,用教育的耐心與活潑和聖嚴師父的方法與佛法的愛,關懷了我們許多人。不管是內部的義工或到外面關懷幾位義工菩薩生病的朋友們。法師有機會就會去讚嘆每個人的長處,有位菩薩就是在念佛禪裡擔任打地鐘的位置,因為打地鐘時的她與平時難安定的她判若兩人。極專注的敲打使得我們佛號不停的過程更能攝心。在活動開始前的練習裡,有位來參與的天主教朋友,還對她說聽她敲打地鐘時內心會有喜悅產生。也因為她的潛力被發現,被讚嘆,可以看見一個人臉上與眼神的亮度開始變得不同。真是不可思議!

 
   原本我認為念佛會很無聊的,結果沒想到在念佛禪裡完全改觀,而且非常的享受!一整天從早上十點到下午四點,只有念Omitofo,拜佛,繞佛,及到院子用雙腳大力踏步,佛號不停。真是舒暢、安定、平靜又有趣。真如法師所說,會愈來愈健康。我們很享受大力踏步的過程,即使寒冷,身體還是出汗了。此外,原本氣象報告說有80%會下雨的,但前一天晚上似乎都把雨下完了,那天只意思意思飄了一點雨,下午還出太陽。真是感謝佛菩薩護佑,讓我們能走出去享受踏步的念佛禪。分享時間,非常的踴躍,大家禪悅法喜雀躍不已。

 
   禪三三天下來,雖然打了很多瞌睡,卻頗有收穫。在寒冷的墨爾本,五點起床身體雖感覺辛苦,但因為有一群人共同學習,心裡感到非常的溫暖與幸福。同時也學到,調身調息才能調心。而定中才能生智慧。於是更鼓勵自己在日常生活裡,開始去調整作息,讓身體的狀況更好才能常常保持在安定的身心狀態裡。

 
   還有如法師所分享,禪修不是僅限佛教徒,各個宗教人士都可以親近法鼓山學習禪修。法師舉好多實例,其中,有一天主教的修女非常用心禪修、拜佛等,這位修女後來的人際關係不僅變得更好,也更快樂。我自己的感覺是法鼓山的禪法很樸實、很安全,適合所有的人學習。我自己是從很難專心,容易落東落西,以及不知道怎麼快樂而開始對禪修好奇的。因為羨慕禪修者的氣質與真誠笑容才開始學習。在台灣時我有一位很好的基督徒室友,有段時間我過的如行屍走肉,上班,下班,睡覺……每天不斷的重覆這循環。她看過我最多的醜,她也說,她看見我現在的力量與不同。而這段路,我走了很長一段時間。禪修使我認識更多的自己,好的、不好的。對於過去愛看書的我來說,書與禪修好比是走路與開車的速度差別。兩者皆可到,只是到的速度不一樣。因為愈認識察覺自己,改變的速度才會加快。兩者相輔相成,力量將會產生!

 
   兩個星期密集的活動,法師總是精神抖擻、少見疲態,笑的時候也是比我們每個人都大聲,感覺禪法放鬆的精神已經融入他的細胞裡了。還有法師常常幫師父與法鼓山和佛法打廣告,又讓大家接受得很自然。由於法師善巧度化,當我在禪堂,聽到從沒遇過聖嚴師父的西方眾,到最後會說出"Shi Fu"(師父)時的認同感,內心真是感動。

 
   這一次有十二人皈依,還有一位年輕的菩薩是在禪三最後一天,第一次拜訪法鼓山墨爾本分會,又剛好有師兄走到大門,他才得以順利進入,真是來的好又巧。剛好有法師來到墨爾本、又是活動圓滿的最後一天、又有師兄在那時候走到外面,我們都說他真有福報J。法師很慈悲,也讓他進來一起參與課程。雖然他是佛法的新生兒,但他也順其感覺在當天主動要求皈依。許多因緣真是不可思議的有趣啊!

 
   現在我越來越能理解為什麼以前到卓越營或總本山當義工,遇到年長的菩薩時,他們總是會讚嘆年輕人學佛真好。想跟所有朋友分享自己的體驗是,愈年輕學禪修、學佛法作義工真的是一件很棒的事。學禪修,能更認識了解自己及更早修正自己。因為能愈早調就能愈不費力!學佛法,使自己走在人生的路上常常有正確的觀念引導我們走回來。並學習與開發更多的智慧與慈悲心。當義工則是從身邊所有的菩薩學習各種人生經驗與智慧。20多歲卻可以馬上學到四五十年,甚至五六十年的人生經驗,真的是賺到了!這種學習也是最寶貴最有力量的,會深深的影響我們一生。還有從活動結束那天開始,我與另一位年輕菩薩開始依循法師在課程裡的教導,不管是打坐、用餐或睡前,每日開始發願與迴向,很有power喔!勸請大家也一起來試試看,累積自己隱形的功德箱J

 
   最後,願我們每個人在人生的旅途上皆能善用身體這個工具,不辜負此生的活著。去培養、發揮所有的潛力, 作更多自利利人的事,活出這一生的精彩!

 

 

 

       
     

 

心得分享二 
 
  文/Ellen Lam
 
  那是一個寒冷的清早,心情好像孩時去學校旅行一樣的興奮。我對禪的認識多是紙上的。常常盼望可以有一個徹底的「禪的經驗」,希望有人可以一棍一喝打醒我的迷夢。到如今還是追尋而矣。學禪的機會,在我來說,從來都不易得,往往是一波幾折,迂迴重重。好幾次因為車塞都去不到。今次也不例外,我的年假申請被退回。幸而有個老同事願意代我一天,加上平常的一天假期,才可以參加到兩天。亦感恩法師的慈悲,準許在總共三天的禪營內,只出席二天。今次的禪營才有我的份兒。佛法真的難聞,非是福德因緣淺者之能及。

 

營規:

 
  禁語,是意料中事。可是還有不得看人,不得觸摸,不得與自已對話的規則。在我來說,不說話不難。上班時不停的說,對說話已有倦意。近幾年更覺說話不能令我脫困,亦缺乏能聽的耳朵去聽我的申訴,不說也罷。不看人,不觸摸也不難。不與自已對話這一條,是第一次聽見。好,試試清理腦袋,制心一處。

 
 振心雷:
 
  每天故然有靜坐的時候,但也有跑動的禪修。屋後有一間非常寬敞的車房。法師帶我們走進裏面一邊跑圈一邊念佛。他手拿香板,發號施令,儼然王者之風。「自然走」,「快走,快點走,快…」奇怪,不論年紀,老的、少的都跑得動。突然法師大力砰地一拍叫道:「停」!跟着喝問: 「誰在念佛?」等了一會無人答話,法師再叫:「走,自然走」。

 
  年少時(現在已是花甲年華)常到寶蓮寺玩,記得見過一塊掛在牆上的小木板,板上刻着「念佛是誰」四個字。老友,久違了!

 
  無人說話,我的腦內翻弄着好幾個不是答案的答案。過了幾個圈的跑跑、停停後,突然發現一個人人皆知的現象── 當時手腳軟到幾乎要掉下來,氣也喘,但是佛號仍在腦內起落,未被身體的勞苦所影響,似乎有一種分開存在的感覺。忽然醒覺 ──外面的塵勞真的可以與內心的狀況分隔。如果我能夠保存一點心中的安定,我便是個自由人,而這個心態是可以達到的!似乎這個是人人都知的道理,但是當時察覺到其可行性時,我這個儍人實在歡喜。

 
 水缽行:
 
  第二日的下午,天在下雨,我們再到後面的車庫經行。一腳踏進房內,便見到一缽缽的水。奇怪,車庫在漏水嗎?拿着滿滿的水缽走,同時要盡量不讓水滴出來。這是一件不容易的差事。初時真的舉歩艱難,恐怕水會瀉出來。然後發覺若果我把手放鬆一點,缽內的水不會動盪得那麼厲害。跟着發覺如果我把注意力放在佛號上,手會更鬆弛更平穩,走起來比較容易。突然法師「權杖」一揮,打在鐵牆上。「砰」的一聲炸響!有人驚叫,有人潑了水。我想這個經驗是教我們凡事要在意,但不能緊執。佛曾有彈琴的譬喻──弦太鬆則無力道,太緊則斷。

 
 禪坐:
 
  這是我最弱的一環!腰部以上覺得OK,腿與膝卻越坐越痛。鄰坐的師姐則「坐如山」,而我卻要輕輕的動動身動動腳去減痛,實在慚愧。只好安慰自己,暫時我還不算是一個修禪人,不能比較。可是自省之中得承認在過去的一年,在公私兩忙的壓力下,不論什麼的功課(如誦經,念佛等等)都荒廢了。真的要收拾心懷從新再起。 
 
 結語:
 
  果啟法師妙語如珠,輕鬆而不失嚴謹的教導,令我佩服。她亦以身而教,滿臉笑容,不論人與事都寬懷處理。在禪期中,法師為我卸下了不少包袱。當我離開法鼓山墨爾本分會(DDMMC)那晚,風仍是寒冷,但我的身心已無寒意,異常輕鬆。

 
  禪期中,在無言禪修,我交了很多朋友。温暖的情意,餐餐用心、創思、新款的美食,每日流程的順暢,自然有很多雙手、義工,我要多謝、感恩。過了個身心安泰的「假期」。小心點!我會再來「渡假」。

 

       
     
     

 心得分享三
 
THREE-DAY MEDITATION RETREAT

 by Audrey

Three-day meditation retreat can be daunting, even for one who has had a previous experience. At the end of the retreat, most retreatants shared that it was most challenging but beneficial in many respects.
 
The proceedings of the retreat followed the designs of the Ven. Master Sheng Yen, the founder of Dharma Drum Mountain Buddhist Association. As proven to many from around the world, his methodology and teachings were practical and inspiring.
 
As expected, the long sitting meditation brought on discomforts of leg pain, backache and drowsiness.  Under Ven. Gou Chii guidance, we persisted with the practice and gained insight into our own failings and developed greater compassion for others. The value of regular, long-term sitting meditation cannot be under-estimated; as attested by many practitioners. Many scientific researchers have also found that the benefits are diverse and far-reaching.
 
We all felt especially blessed that we received the excellent instructions and guidance given in the retreat.
 
We were taught the various forms of walking meditations. The fast walking meditations were challenging but invigorating.
 
The water-bowl walking meditation was new to most of us, but we all found it most challenging and instructive. There were of course, no material prizes, at the end of the walking meditation, but we had to concentrate and devote ourselves to saving every drop of water in the bowl for the Buddha Avalokiteśvara . The lesson in concentration, tranquility and devotion in this form of meditation IS priceless.
 
  At the end of the retreat, all participants shared their experiences of benefits and indicated their resolves to practice more regularly, when they return to their normal routines.
 
 
 

        
       

 

 

TOP